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2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 封面下载(pdf)
  • 目录下载
  •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病例报告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过氧化物还原酶4蛋白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邹小飞, 梁秀茹, 严正杰, 崔毓桂, 刘嘉茵, 孟艳
    2022, 41 (2):  89-93.  doi: 10.12280/gjszjk.20210596
    摘要 ( 2248 )   HTML ( 380 )   PDF(2590KB) ( 6418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还原酶4(Prdx4)蛋白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明确Prdx4在人卵巢颗粒细胞(KGN)中的定位;利用Prdx4小干扰RNA(siRNA)转染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以空白组作为对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rdx4表达水平以验证干扰效果,并检测2组颗粒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和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转录激活因子4(ATF4)、ATF6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颗粒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2组颗粒细胞的内质网形态。结果: 利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明确Prdx4主要定位于颗粒细胞的内质网中。转染Prdx4-siRNA的小鼠颗粒细胞Prdx4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下调Prdx4蛋白表达导致小鼠颗粒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促凋亡蛋白Bax及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P<0.01),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电镜下观察Prdx4-siRNA处理组内质网显著扩张,蛋白质印迹法显示Prdx4-siRNA处理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ATF4及CHOP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 Prdx4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通过促进小鼠颗粒细胞内质网应激进而导致颗粒细胞凋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妊娠早期胎盘绒毛区优势血流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张伊, 王洪, 张志坤, 张骐, 谢擎, 王昕妍, 张印峰
    2022, 41 (2):  94-100.  doi: 10.12280/gjszjk.20210510
    摘要 ( 2467 )   HTML ( 155 )   PDF(3352KB) ( 6355 )  

    目的: 使用超声HD-Flow模式观察并验证妊娠早期绒毛区优势血流的存在及变化,并探索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成功获得单胎妊娠的女性分别于孕5周、孕7周和孕12~13周行超声检查,测量绒毛区优势血流信号及孕囊、卵黄囊、胎芽和胎心等指标,分析绒毛区优势血流信号随孕龄变化情况;分析该信号长度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结果: 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得妊娠的女性中证实了绒毛区优势血流的存在,该血流信号长度随孕龄增加而增长,优势血流静脉流速和下方蜕膜区螺旋动脉流速随孕龄增加而增长,螺旋动脉阻力指数随孕龄增加而下降;孕5周和孕7周持续妊娠组优势血流信号检出率及长度均显著高于早期自然流产组(P<0.05)。孕7周时,优势血流信号长度<第5百分位数者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第5百分位数者的10.84倍(OR=10.84,95%CI:6.12~19.22,P<0.001)。结论: 妊娠早期胎盘绒毛区存在优势血流信号,其长度过短可能提示早期自然流产风险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比较
    姜薇, 倪丹玉, 李欣, 卢莹
    2022, 41 (2):  101-105.  doi: 10.12280/gjszjk.20210519
    摘要 ( 2893 )   HTML ( 171 )   PDF(837KB) ( 6312 )  

    目的: 探讨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激动剂长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后,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8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10 74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GnRH拮抗剂方案组8 304个周期,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2 439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FET情况和结局。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on hormone,FSH)水平、不孕时间、不孕类型、产次、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日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获卵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高于GnRH拮抗剂组(均P<0.05)。2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单双胎分娩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除外不同方案选择、鲜胚移植等因素后,GnRH激动剂长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的FET周期的临床结局相似; 而GnRH拮抗剂方案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弱精子症患者心理弹性与生育生活质量的关系
    谢雷, 裴梦月, 杨媛, 赵晴, 王董慧, 李帅彤, 李小鹏, 胡俊平
    2022, 41 (2):  106-110.  doi: 10.12280/gjszjk.20220002
    摘要 ( 2707 )   HTML ( 122 )   PDF(771KB) ( 6264 )  

    目的: 研究弱精子症患者心理弹性与生育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弱精子症就诊的198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lity quality of life,FertiQoL)对患者进行调查,使用SPSS 26.0软件分析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生育生活质量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198例弱精子症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6.41±12.99)分,FertiQoL总分为(64.73±11.04)分。是否有亲生子女、不同的诊断为不育症的时间、不同的不育症治疗时间、不同的生育压力来源的弱精子症患者的FertiQo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亲生子女、不同的生育压力来源是弱精子症患者FertiQoL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28.8%(R2=0.288,调整后R2=0.269,F=15.534,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弱精子症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FertiQoL总分呈正相关(r=0.479,P<0.001),心理弹性水平会影响患者的生育生活质量。结论: 弱精子症患者的心理弹性与生育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且心理弹性和生育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不育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不育症患者的生育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胎儿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
    陈菲, 袁婷婷, 陈敏, 谢亦农, 李南, 翦薇, 李志华
    2022, 41 (2):  110-114.  doi: 10.12280/gjszjk.20210536
    摘要 ( 3017 )   HTML ( 135 )   PDF(2046KB) ( 6552 )  

    目的: 探讨胎儿肾积水、巨膀胱和后尿道瓣膜等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的遗传学病因、超声表征及相关预后。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2020年6月产前超声诊断为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的359例胎儿(其中23例为双胎之一,余均为单胎),分析其检查结果,并对其中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56例的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追踪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 359例胎儿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包括肾积水314例(87.46%),巨膀胱36例(10.03%)和后尿道瓣膜9例(2.51%)。319例为单发,40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56例胎儿样本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发现10例(6.41%)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和8例临床意义不明的CNVs,其中2例21-三体综合征胎儿超声表现为单纯肾积水。活产267例新生儿。产前超声诊断肾积水胎儿中,251例活产,其中211例产后排尿正常,40例产后诊断重度肾积水行泌尿系统梗阻解除手术,36例手术效果佳。产前超声诊断巨膀胱胎儿中,15例活产,其中9例在妊娠早期发现巨膀胱,妊娠中晚期复查超声恢复正常;1例出生后因合并左肾积水和左侧输尿管畸形行患侧输尿管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其余5例出生后排尿正常,未行超声检查。产前超声诊断后尿道瓣膜胎儿中,8例终止妊娠,1例活产,该病例于孕28周确诊,出生后未行手术,目前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中肾积水不良妊娠率较低,预后较好;部分妊娠早期发现的巨膀胱病例在妊娠中晚期复查超声恢复正常,但巨膀胱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若产前确诊,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检测;后尿道瓣膜预后与明确诊断时的孕周有关,如妊娠24周后诊断,预后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穿刺取卵和IVF-ET后妊娠合并盆腔脓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李潇萌, 王德婧
    2022, 41 (2):  115-118.  doi: 10.12280/gjszjk.20210305
    摘要 ( 2937 )   HTML ( 172 )   PDF(1142KB) ( 6291 )  

    报告1例在穿刺取卵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发生盆腔脓肿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该患者24岁,不孕4年,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1年,曾采取阴道卵巢囊肿穿刺术。给予达英-35调经治疗1个周期,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助孕治疗,穿刺取卵、IVF-ET后10 d,腹痛伴发热,抗炎治疗无效后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诊断盆腔脓肿、急性盆腔炎;二次行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术后给予静脉抗炎,获治愈出院。分析该病例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报道的行辅助生殖助孕后发生盆腔脓肿的8例病例资料,以期提高对辅助生殖助孕后相关并发症的认识。既往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不孕症患者行穿刺取卵术后发生盆腔脓肿的概率较高,此外,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反复多次操作史均为发生盆腔脓肿的高危因素。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主,一经确诊后应积极治疗,若抗生素治疗无效,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前诊断47, XN, -18, +inv(18)(p11q21.1), +inv(18)(p11q21.1)一例
    李燕青, 傅婉玉, 庄建龙
    2022, 41 (2):  119-120.  doi: 10.12280/gjszjk.20210614
    摘要 ( 2701 )   HTML ( 102 )   PDF(1068KB) ( 6307 )  

    报告1例采用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血清学筛查18-三体高风险,超声提示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室间隔缺损、唇裂合并腭裂、右侧脉络丛囊肿的胎儿进行家系遗传学病因检测,明确了胎儿同时携带1条正常18号染色体及2条18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衍生染色体。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2条18号衍生染色体应遗传自母亲。本研究丰富了18-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变异类型,为今后产前诊断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数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子宫穿孔导致输卵管嵌顿并宫内节育器异位一例
    许阡, 辛乐, 柳鑫, 王金娟
    2022, 41 (2):  121-124.  doi: 10.12280/gjszjk.20210437
    摘要 ( 2857 )   HTML ( 96 )   PDF(8161KB) ( 6450 )  

    介绍1例哺乳期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穿孔导致输卵管嵌顿、宫内节育器异位的病例。该患者18个月前哺乳期时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术中同时放置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3个月前出现间断下腹部坠痛,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层外可见节育器强回声,超越浆膜层0.5 cm。入院后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可见致密瘢痕组织,未见宫内节育器。腹腔镜探查发现左侧输卵管伞端及部分壶腹部嵌入子宫肌层中,其右下方可见T型节育器部分纵壁穿出子宫浆膜层突入盆腔,遂行腹腔镜嵌顿输卵管复位+宫内节育器取出+子宫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疑似子宫动静脉瘘鉴别诊治分析
    王玉楣, 何晓英
    2022, 41 (2):  125-128.  doi: 10.12280/gjszjk.20210506
    摘要 ( 3617 )   HTML ( 91 )   PDF(3319KB) ( 6461 )  

    子宫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UAVF)属于子宫血管病变,是指子宫动脉分支与静脉分支之间绕过毛细血管网出现异常的直接交通。获得性UAVF常继发于子宫的创伤;由于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与UAVF的B超表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能会干扰UAVF诊断的准确性。报道1例流产手术后B超提示子宫左后壁混合性块伴极丰富血流信号疑似UAVF病例,经过口服短效避孕药后行宫腔镜手术,最终确诊为妊娠物残留。结合文献复习,为流产手术后妊娠物残留与UAVF的鉴别诊治及预防提供经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精子领形成及精子领内运输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王心依, 王治琪, 王珺, 徐琴舟, 夏小雨
    2022, 41 (2):  129-134.  doi: 10.12280/gjszjk.20210535
    摘要 ( 3105 )   HTML ( 133 )   PDF(850KB) ( 6313 )  

    精子领(manchette)是一种暂时存在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结构,主要由微管和肌动蛋白构成。作为细胞骨架的特殊组织形式,精子领还与精子细胞中的核骨架及中心体存在相互作用。在精子细胞变形过程中,精子领是运输囊泡和蛋白质的重要平台,其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鞭毛组装及精子核成形障碍,最终影响雄性生育能力。综述精子领的结构组成、形成及解聚、精子领内运输(intra-manchette transport,IMT)及调控机制。其中,调控精子领形成及维持的蛋白包括钩蛋白家族、中心体蛋白家族、纤毛及鞭毛相关蛋白家族等;参与IMT的蛋白包括驱动蛋白家族、鞭毛内运输蛋白复合体-B等。深入了解精子领相关机制有助于阐明部分男性生精障碍病例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也可为男性避孕方法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
    卢铃菁, 李娟, 马红霞, 胡敏
    2022, 41 (2):  134-138.  doi: 10.12280/gjszjk.20210580
    摘要 ( 3373 )   HTML ( 86 )   PDF(738KB) ( 6589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重要因子,参与氧化、炎症和代谢应激的及时保护反应。当细胞受到氧化压力或某些化学物质刺激时,Nrf2与伴侣蛋白Kelch 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解离,与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结合,促进大量抗氧化靶基因转录活化,促进机体发挥抗氧化功能,以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而Nrf2通路可通过参与调节卵巢、子宫和胎盘等器官抗氧化、抗炎的功能,保护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细胞、组织和器官免受氧化应激损伤。Nrf2通路关键靶点有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等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时差成像技术用于胚胎选择的研究进展
    陈志坚, 汪彩珠
    2022, 41 (2):  139-142.  doi: 10.12280/gjszjk.20210592
    摘要 ( 2490 )   HTML ( 111 )   PDF(723KB) ( 6289 )  

    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g,TLI)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实时监控记录胚胎发育过程的新型无创胚胎培养及观察技术。分析TLI记录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胚胎质量,以筛选出最优质的胚胎。通过综述性分析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阐述了目前常用的与胚胎发育息息相关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并探讨其与胚胎发育潜能和染色体整倍性的相关性,及其在国内外应用于优选胚胎的现状,并客观评价了TLI技术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TLI可以弥补传统胚胎培养系统和形态学评分的不足,能够帮助胚胎学家更加精确地选择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是今后胚胎培养的趋势。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TLI在应用中仍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尚需要更多研究来优化胚胎选择参数和建立胚胎选择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生素D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结局的影响
    王青娣, 熊正方
    2022, 41 (2):  143-146.  doi: 10.12280/gjszjk.20210609
    摘要 ( 2873 )   HTML ( 135 )   PDF(731KB) ( 6261 )  

    维生素D除了作为类固醇激素参与钙磷代谢、维持骨质稳态外,也可作为生殖激素发挥作用。在女性体内,维生素D参与卵泡生成、卵巢性激素的产生,从而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在男性体内,可影响精液质量和精子活力。维生素D受体在两性生殖器官中广泛表达,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夫妇的生育力及其妊娠结局。然而当前对不孕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时,外源性补充维生素D能否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意见尚不统一。综述维生素D对两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并讨论维生素D能否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结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少年痛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戴宇, 高嘉鸿, 卢小颖, 刘翎, 金平
    2022, 41 (2):  147-151.  doi: 10.12280/gjszjk.20210622
    摘要 ( 2506 )   HTML ( 152 )   PDF(792KB) ( 6307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痛及不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EM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EMs相关暴露因素和发生、发展可贯穿女性一生,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痛经是青少年女性最常见的月经症状,EMs是青少年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青少年痛经与EMs的诊断密切相关,但目前校园、家庭和医疗机构对于青少年痛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从青少年痛经开始监控和管理EMs的发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建立有效的患病风险预测模型,及时进行预防和诊疗,将有助于避免疾病的进展,有效降低EMs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研究进展
    张婕, 王菁, 侯振, 冒韵东
    2022, 41 (2):  151-155.  doi: 10.12280/gjszjk.20210610
    摘要 ( 2333 )   HTML ( 133 )   PDF(777KB) ( 6256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盆腔疼痛和不孕。轻度EMs(Ⅰ~Ⅱ期)约占EMs的80%,其病灶常为腹膜型/浅表型,常规的超声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隐匿,缺乏可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导致大部分轻度EMs患者诊断及治疗延迟,发展成中重度EMs,因此轻度EMs的早期诊断面临着巨大挑战。腹腔镜检查是诊断EMs的金标准,但腹腔镜费用高且为有创检查,不适用于筛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诊断方法相继被提出,如临床症状、体征、生物标志物、影像学的组合模型,为轻度EMs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方法展现了对轻度EMs的诊断潜力,但仍需提高诊断效能和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集合临床特征、妇科检查和生物标志物等组合可能成为准确诊断轻度EMs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杨茹, 胡文胜, 包晓燕, 黄烨佩, 叶莎, 黄坚
    2022, 41 (2):  156-159.  doi: 10.12280/gjszjk.20220045
    摘要 ( 2691 )   HTML ( 144 )   PDF(761KB) ( 6305 )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之间相互影响,其代谢异常成为PCOS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人体肠道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肠道菌群与宿主终生相伴,互利共生,成为肿瘤、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热点,近年对PCOS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也有一些研究报道。研究表明,PCOS患者肠道菌群与其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慢性炎症和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相关,并可能通过短链脂肪酸、脂多糖、性激素和脑-肠轴影响PCOS的临床表现。此外,也有少量临床研究尝试应用粪便微生物群移植、补充益生菌和中药来调节肠道菌群,探讨治疗某些疾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的关系及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
    王静楠, 张肖红, 郝晓莹
    2022, 41 (2):  160-165.  doi: 10.12280/gjszjk.20210516
    摘要 ( 2553 )   HTML ( 97 )   PDF(805KB) ( 6293 )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之一,PCO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PCOS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 proteins,ANGPTLs)家族是一类与血管生成素结构相似的分泌型糖蛋白,目前已发现8个成员,即ANGPTL1~ANGPTL8。ANGPTLs在PCOS患者血液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IR程度密切相关,ANGPTLs通过促进脂肪组织炎症、调节胰岛素分泌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参与了IR和糖代谢,这很可能与PCOS的发病有关。综述ANGPTLs参与IR和糖代谢的机制及其在PCOS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探讨ANGPTLs参与PCOS发病的机制,为预测和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滕飞, 薛凤霞
    2022, 41 (2):  166-171.  doi: 10.12280/gjszjk.20210603
    摘要 ( 2146 )   HTML ( 150 )   PDF(788KB) ( 6563 )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相互促进、共同演化的一个动态过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主要的细胞成分,可起源于不同细胞,具有来源多样性和功能异质性,不同来源的CAFs具有不同的分子标志物。CAFs参与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关键过程,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多种机制使TME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同时CAFs与宫颈癌的代谢重编程、临床预后等也密切相关。近年对CAFs及其介导宫颈癌进展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为针对CAFs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初步的线索与依据。综述CAFs的特点和来源,对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并对靶向CAFs的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PV16相关宫颈癌中PI3K/Akt自噬通路与HIF-1α的关系
    吴桐桐, 王志莲
    2022, 41 (2):  172-176.  doi: 10.12280/gjszjk.20210613
    摘要 ( 2537 )   HTML ( 93 )   PDF(776KB) ( 6374 )  

    几乎90%以上的宫颈癌都有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持续感染,尤其当患者感染HPV16时,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可进一步上升。研究表明人类肿瘤中存在低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低氧微环境关系最为密切,HIF-1α的活化能促进肿瘤生长,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经典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自噬通路抑制自噬,并且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失调,其异常活化使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促进肿瘤生长。综述HPV16感染可能引起HIF-1α与PI3K/Akt自噬通路变化的不同机制,探讨HPV16相关宫颈癌中PI3K/Akt自噬通路及HIF-1α的表达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